GIE4820-3A-3.45KW電源系統出廠時,整流模塊、監控模塊、配電插框都是分開進行包裝、運輸的;不能將整流模塊、監控模塊裝入配電插框后以整機方式包裝、運輸,否則有損壞設備危險。
一 安裝條件
1.1 環境要求
選擇電源安裝場地時需考慮表1中所列的環境條件。
表1 系統安裝環境條件
電源系統工作時,主要發熱部分是整流模塊。整流模塊內置有風扇,其排氣及通風路徑為前面進風,后面出風。為了保證電源系統前后通風,要求電源系統前、后方應留有50mm以上的自由空間。
1.2 供電要求
推薦使用單相三線制的市電作為主用電源;交流供電電源應盡可能穩定,否則將對電源系統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并減少其壽命。
推薦采用銅芯線作為交流電力線,線截面積應與負載相適應。使用中應保證保護地線的可靠接地。
1.3 安全防護要求
整流模塊內置防雷保護器,可以承受1.2/50us 6kV和8/20us 3kA雷擊沖擊波。但為了防止直擊雷過電壓從供電線進入損壞整流模塊,在把交流市電引入電源系統前應按照相關規范安裝C級或B級防雷器。
二 安裝步驟
在包裝運輸時,電源系統的配電插框、整流模塊和監控模塊分別進行了包裝。電源系統的安裝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 安裝配電插框
- 安裝整流模塊和監控模塊
- 連接電氣電纜
- 連接通訊線、信號線
- 連接轉接盒與傳感器
2.1 安裝配電插框
2.1.1 將包裝箱內的配電插框取出,拆去包裝;
2.1.2 把插框電氣接口朝外,將其插入與之配套使用的機柜中;
2.1.3 用十字螺絲刀將螺釘按下圖所示的4個安裝孔位置將配電插框固定到機架上。
圖1 配電插框安裝孔及安裝尺寸
2.2 安裝整流模塊和監控模塊
在配電插框安裝完畢后,可以進行模塊的安裝。監控模塊的安裝方法和整流模塊的完全一樣:
2.2.1 將模塊從包裝箱中取出;
2.2.2 將模塊把手朝外放入相應的槽位;
2.2.3 緩慢將模塊推入,當模塊完全插入配電插框時,模塊底部與把手聯動的卡扣將自動將模塊鎖定在插框上。如下圖所示:
圖2 模塊卡扣
當整流模塊個數少于3個時,整流模塊在插框的安裝應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進行,余下的空位安裝整流模塊假面板。
2.3 連接電氣電纜
電源系統為前出線系統,所有電氣連接都可通過在系統正面的操作來完成。
通過配電插框的連接端子接入系統的配電線纜包括:系統交流輸入線,電池輸入線和直流輸出線。各端子的定義見下圖:
圖3 配電插框的接線端子和控制開關
注意
1.必須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負責系統的接線;
2.在開始配電線纜的接線前請確保:1)交流引入線不帶電,否則有觸電危險。2)配電插框上的所有控制開關均置于關斷位置。
連接系統交流輸入線
如圖3所示,位于配電插框左下側的系統交流接線端子共有三個,分別接火線,零線和保護地線。接線步驟如下:
- 擰松交流接線端子蓋板的固定螺絲,揭開蓋板;
- 擰松相應端子上的M4/M5的螺釘;
- 將相應型號的電纜線插入端口;
- 擰緊連接端子上的固定螺釘;
- 以同樣的方法完成其他電纜的連接;
- 蓋上配電插框面板上的蓋板并擰緊蓋板固定螺絲,交流接線完成。
導線端子的規格型號及電纜的規格型號可根據實際負載來選配,推薦的連接電纜及端子型號見表2所示。
表2 滿配置時推薦連接電纜和端子型號
注意
1.交流引入線為高壓工作線路,操作過程前一定要確保交流輸入斷電,并對不許動用的開關要加上臨時禁止標識牌。
2.電源系統內部交流引入空開容量為63A,為避免出現越級跳閘現象,電源系統外配置的交流控制開關的容量應不小于63A。
3.交流線路端子接點及其它不必要的裸露之處,要充分的絕緣。
連接系統直流輸入線
如圖3所示,系統的直流接線端子位于配電插框的交流輸入端子的右側,標示為“BATT.(-)”、“LOAD(-)”、“BATT.(+)”和“LOAD(+)”。表3是直流接線端子上絲印含義的說明。
表3 接線端子絲印說明
各接線端子的規格如表4所示:
表4 系統直流引線的接線端子規格說明
1).負載線的連接可按以下步驟進行(電纜布線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
1.1)確認配電插框對應的各負載空氣開關均處于斷開狀態;
1.2)將正負載線連接到“LOAD(+)”的相應接線端子;
1.3)將負負載線連接到“LOAD(-)”的相應接線端子。
2).蓄電池組通過63A的空氣開關與整流模塊的直流輸出并聯(極性一致),工作在浮充或均充狀態。電池線的連接可按以下步驟進行(電纜布線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
2.1)給電池線接好接線端子并用顏色標識出正極接線和負極接線;
2.2)確認配電插框上對應的電池空氣開關處于斷開狀態;
2.3)捆扎好正極連接線、負極連接線;
2.4)把正極連接線的一端連接到“BATT.(+)”的接線端子;
2.5)把負極連接線的一端連接到“BATT.(-)”的接線端子;
2.6)把正極連接線的另一端連接到電池的正極上;
2.7)把負極連接線的另一端連接到電池的負極上。
注意
1.連接電池前請注意檢查電池極性,嚴禁將電池反極性接入電源系統。
2.系統帶電增加負載,須采取嚴格的工具和人體絕緣措施,防止操作時造成短路。
2.4 連接通訊、信號線
系統的通訊接口和信號接口均位于系統的監控面板上,接口位置如下圖所示。
圖4 通訊信號接口圖
2.4.1 通訊口COM與后臺的連接:可按RS232或RS422方式接線。
RS422方式: 引腳1—TX+,2—TX-,4—RX+,5—RX-;
RS232方式: 引腳3—RX;7—TX;6—GND。
2.4.2 通訊口MS與后臺的連接:按RS232方式接線。
引腳1-GND;2-GND;3-TXD;4-RXD
在信號轉接盒的附件中有一信號口轉接電纜。該電纜能將MS接口轉換為標準的RJ45接口,而通訊方式仍為RS232方式,管腳定義與通訊口COM的RS232方式相同。
注意
1).通訊電纜必須使用屏蔽電纜
2).為了達到更好的EMC效果,建議在通訊電纜兩端分別套上一個磁環(NiZn材質;磁導率1000/2000系列;抗高頻噪聲干擾);
3).兩個通訊口可以實現主、備倒換,當主、備通訊口同時有數據通訊時,監控模塊只響應通訊口MS。
2.4.3 信號口DB37與信號轉接盒的連接
監控模塊通過信號口DB37連接信號轉接盒,從而接收從各個傳感器收集到的各種參數。連接時,只需從轉接盒的包裝箱內取出附件電纜,將其一端連接到監控面板上的DB37接口,另一端連接到轉接盒上即可。
注意
進行電纜連接時最好在系統斷電情況下進行。如果要在系統帶電情況下進行,應先將電纜連接于信號轉接盒端,再接電源系統側。
2.5 連接轉接盒與傳感器
所有的傳感器都可以通過信號轉接盒與監控模塊的DB37信號口相連,幫助系統實現對整體運行環境的監控。以下以信號轉接盒W1A431Z1為例,說明信號轉接盒與各傳感器的連接。
轉接盒接口說明
下圖為揭開信號轉接盒W1A431Z1的蓋板后看到的接線端口的絲印圖。
圖5 信號轉接盒內部端口絲印圖
信號轉接盒接線端口的管腳功能定義請參見下表。
表5 信號轉接盒接線端口管腳定義
各個接線端口的接插件型號和推薦連接電纜見下表。
表6 信號轉接盒接線端口的接插件型號和推薦連接電纜
電池溫度傳感器包括其接線電纜都屬于隨機發貨的系統部件,無需用戶另行購買。電池溫度傳感器與BAT-WE端口的接線請見下圖:
圖6 電池溫度傳感器接線圖
安裝時請注意,要將溫度探頭放于電池房內最能體現電池整體環境溫度的地方,而不能將其與其它發熱設備相連。
環境溫濕度傳感器
以推薦使用的HMW40Y傳感器為例,溫濕度傳感器同信號轉接盒內的TEM-HU接線端子的電氣連接如下圖所示。
圖7 溫濕度傳感器接線圖
傳感器的具體參數,請參見其產品說明書。
煙霧傳感器
以推薦使用的JTY-LZ983K(HW)傳感器為例,煙霧傳感器與信號轉接盒內的SMOKE接線端子的連接方法如下圖所示。
圖8 煙霧傳感器接線圖
傳感器的具體參數,請參見其產品說明書。
門磁開關
以推薦使用的PS-1523門磁開關為例,門磁開關與信號轉接盒內的JTM1接線端子的連接方法如下圖所示。
圖9 門磁開關與系統母板接線示意圖
傳感器的具體參數,請參見其產品說明書。
液位傳感器
以推薦使用的LL131Z傳感器為例,液位傳感器與信號轉接盒內的WATER接線端子的連接方法如下圖所示。
圖10 液位傳感器與母板的接線圖
傳感器的具體參數,請參見其產品說明書。
三 安裝檢查
系統安裝完畢后應進行安裝檢查。檢查的具體內容如下:
表7 安裝檢查內容表
注意
安裝完成后注意查看配電插框上空氣開關的手柄是否均處于斷開的位置(向下撥),確保用電安全。